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公調查:98.6%香港市民反對!

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匯 2023-08-19

本文要點

日本福島排放核污水污染海洋引起全球關注,問卷調查結果一望而知。

日本福島排放核污水污染海洋引起全球關注,將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鏈,危害全人類的食物安全。

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後,特區政府限制日本福島及附近4個縣部分食品進口香港。(資料圖)

大公報fb於7月5日晚上載問卷調查,截至7月8日凌晨十二時,共收到11011則回覆,當中98.6%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水到海洋;96.9%不相信日本為核排污水所說的理由。

回覆大公報fb問卷的網民,來自中國香港佔92.8%、中國澳門佔1.4%、中國台灣佔0.3%、加拿大佔1.7%;美國及澳洲的網民共佔0.9%,其他地區佔2.9%。回覆的網民年齡逾半介乎55歲至69歲,25歲至39歲的年輕群組亦達387人。

日倘排核污 港即禁入高危食品

日本即將排放福島核污水入海洋,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,政府已成立跨部門的合作機制,充分考慮專家意見後果斷採取措施,加強監測「把關」不會猶豫。環境及生態局向《大公報》表示,一旦日方啟動排放核污水,特區政府會即時採取嚴格進口管制措施,包括禁止福島一帶沿岸高風險縣份的水產品進口。

在東電東京總部外,數十名示威者舉行集會,示威者高喊「不要排放核廢水入海!」的口號,標語牌上面寫的是:「不要核化太平洋」、「停止排放廢核水」。(NHK)

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昨日開會,討論日本排放核污水計劃之下的日本食品安全。委員會主席梁美儀表示,排放計劃存在巨大隱憂,他批評東京電力公司的生物試驗簡單,日方使用的數學模型非常簡陋。有日式餐廳透露,已在尋找距離福島較遠產地的魚。進出口界人士表示,日本食品有很多外國替代品,相信即使特區政府擴大禁令,不會令同類食品在香港缺貨。

「就像將10顆彈珠放在裝有一公升水的容器中,說已經稀釋了,但實際上它也不會消失。」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、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昨日回應《大公報》查詢表示,國際原子能機構(IAEA)的報告有提及,核污水仍存在碘-129、碳-14等7種或以上放射性元素,稀釋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,即使核素過了半衰期,也不會驟然消失。

僅試驗四生物 難反映實際影響

梁美儀稱,即使日本有系統去除核污水的多種核素,但一旦器械損壞或發生人為錯誤,就無法保障結果可靠。如果核污水排放出海,污染物可隨着水文和地心吸力,依附在有機物,並在海底大量積聚。

他批評東京電力公司的生物試驗簡單,只對比目魚等四種生物進行試驗,與海洋過百種生物相比沒足夠代表性,透過試驗亦無法反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。日方使用非常簡陋的數學模型推斷污染物的擴散程度,IAEA的報告亦指要緊密監測情況,驗證相關的推算是否合適。

日本的師傅在進博會現場解體藍鰭金槍魚。(新華社)

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、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向《大公報》表示,他在會上提出就海水檢測應與國家加強合作、建議擴大政府專家小組規模、標明所有來源地等。他認為,中國內地與香港是日本農林水產品和食品的首兩大出口地,如果香港跟隨內地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措施,相信能對日本政府造成經濟上的壓力。

特首:採果斷措施保障食安

李家超昨日在貴州會見傳媒時,被問到對禁止日本福島等地的食品進口,他表示,政府在保障市民的食物安全、公共健康安全方面是不會猶豫的。政府已成立跨部門的合作機制,考慮禁止高風險地區的海產品或農產品進口香港。政府考慮加強監察從日本其他地方進口香港的食品,並會加強監察環境,確保海水或空氣沒有核污染,「我們會果斷採取措施,必然會保障食物安全及市民的公共健康安全。」

香港市民喜歡食用日本壽司海產,但核污水事件令人怕怕。(大公報記者攝)

環境及生態局回應《大公報》查詢表示,特區政府因應日本核污水排放計劃成立的跨部門專責小組,正審視國際原子能機構於7月4日發表的總結報告的內容,並已向日方索取更多如何確保排放安全性的相關資料及科學證據,對排放計劃作進一步風險評估,以訂定有關應對措施的具體內容,包括受影響日本縣份的範圍。特區政府會採取一切所需措施,保障本港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。

局方表示,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,2022年日本進口本港主要食物佔香港整體供應約2%,而日本進口本港的各類肉類(冰鮮牛肉除外)、蔬果和奶製品亦佔本地食品市場不足5%,水產品則佔本地的消耗量約6.75%。

進口商:日本食品有外國替代品

日本食品批發商吳德曉表示,經營水產的餐廳已在尋找距離福島較遠產地的魚,或海產類的加工產品。若要就個別縣份的食物產品尋找替代品,估計需要一段時間,但有信心長遠可以找到,料對成本影響亦不大。

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創會會長黃傑龍表示,業界已有心理準備,部分高風險地區的海產有機會被禁止進口本港,業界已經準備尋找替代品的方案,若政府可盡快公布禁止進口食品的範圍,將有利業界運作。

日本和牛可由澳洲和牛代替。(網絡圖片)

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稱,日本食品有很多替代品,如日本和牛可由澳洲和牛代替,若特區政府擴大禁令,相信不會令同類食品在香港缺貨。

社評|以鄰為壑的日本 難以洗掉的污點






孔子強調「民無信不立」,孟子批評「以鄰為壑」的做法不道德,這兩樣日本都攤上了。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國際的強烈批評,在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理據的情況下,執意在未來30年內向太平洋排放約130萬噸、含數十種核元素的核污水,最快下周實施,對海洋生態及人類健康安全構成難以估計的威脅。日本為排核污水而不惜以鄰為壑,罔顧人類安危,將成為永遠洗不掉的國家污點。


日本辯稱其要排放的「核廢水」經過處理後已經安全,不會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安全構成影響。為了混淆視聽,日本還強辭奪理,拿一般核電站正常排水說事。核電站使用冷卻水,冷卻水加熱發電後,變成核廢水,經過處理排向海洋,是有一套嚴謹程序的,是安全的。日本的情況不同,2011年3月11日福島大地震,東電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件,論嚴重程度,僅次於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事故,因此產生的不是一般的核廢水,而是含有核輻射的核污水。核廢水與核污水,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,豈可相提並論!切爾諾貝爾核事故遺禍深遠,數十年後遺址仍然是禁區,可見日本所謂核污水「安全」不過是自欺欺人。


退一步說,如果核污水是「安全」的,日本大可以保留下來自用,為什麼要急急排向海洋呢?其實,對於如何處理這些核污水,有很多選擇,其中一個辦法是埋於地下,待核元素半衰期過去。然而,日本政府捨正途而弗由,一意孤行向海洋排放,這是成本最小的做法,也是最不負責任的選擇,首先受害的是日本漁業和日本消費者,其次是鄰近的中國、韓國以及南太平洋島國。日本民眾抗議之聲不絕,有太平洋島國官員更批評日本此舉相當於向全球發動核戰爭,雖不中,亦不遠。


更令人不齒的是,日本政府為了排核污水而搞了許多小動作,包括在主持七國峰會期間提供福島食品,企圖讓與會的國家領袖為其「背書」,不料弄巧反拙,遭到與會者的駁斥。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日就核污水發表調查報告,聲稱放射性影響可以「忽略不計」,結果被踢爆曾收取日方100萬歐元。日本政府若非心中有鬼,何必通過近乎行賄的手法買得排污「通行證」呢?


日本政府誠信破產,由此可見一斑。核事故發生以來,東電謊言連篇,日本政府則一直陪着演戲,連一直包庇日本的美國也看不下去了,美國傳媒曾直斥「日本政府向來有混淆視聽、淡化危機的傳統,東電更是以謊言出名的公司」。


對中國人來說,日本並不是一個好鄰居。清朝末年,日本搶走琉球,發動甲午戰爭,日俄戰爭是在中國的國土上打的。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,侵佔中國東北;1937年7月7日,日本謊稱有士兵失蹤而猛攻北京盧溝橋,抗日戰爭因此爆發。昨日是「七七事變」86周年,日本政府加快了向太平洋排核污水的步伐。日本政府一意孤行,繼續以鄰為壑,不能不激起中國人的憤怒。


在日本排放核污水問題上,中國一直表示反對,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。為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民眾安全,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宣布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縣的食品,對其他的日本食品100%查驗。香港特區政府也要為保護市民的利益,未雨綢繆,做好預案,及時採取一切必要措施。



內容來源:大公報A5版、A7版

記者:劉碩源

報紙編輯:鄭小萍、呂俊明
網絡編輯:喬一
審校:京辰


相關版面


往期推薦

86年前,我們的記者如何報道「七七事變」?


88票全票通過!


大文快報(2023.07.07)周五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